
光影搭桥:亚洲协和影视的崛起之路
上世纪90年代初,当香港电影正处于黄金时代的尾声中,一家名为”亚洲协和影视”的公司悄然成立。谁也没有想到,这个看似普通的影视制作公司,会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间成为连接东西方电影文化的重要桥梁。创始人陈伟强先生曾在采访时坦言:”我们最初的愿景很简单——让优秀的亚洲故事被世界看见。
“
亚洲协和影视的第一个转折点出现在1995年。当时公司冒险投资拍摄的《东方明珠》不仅荣获金马奖最佳影片,更成功打入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。这部电影以独特的东方美学视角,讲述了一个跨越三代人的家族故事,让西方观众第一次透过影像感受到亚洲家庭观念的深厚底蕴。
该片的成功为亚洲协和影视确立了”文化传递者”的定位。
进入新世纪后,公司敏锐地捕捉到合拍片的巨大潜力。2003年与韩国CJ娱乐合作的《汉江恋歌》,开创了中韩合拍爱情片的先河。这部电影不仅在本土获得票房成功,更在东南亚地区引发观剧热潮。值得一提的是,亚洲协和影视在合拍过程中始终坚持”文化平等”原则,既保留东方叙事特色,又融入国际化的制作标准。
2010年是公司的又一个里程碑。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爆发式增长,亚洲协和影视率先布局内地市场,与博纳影业达成战略合作。这一时期推出的《丝路传奇》系列电影,巧妙地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与现代跨国合作的主题相结合,成为一带一路文化输出的典范之作。该系列电影在中东、欧洲等地的票房表现,证明了亚洲故事具备全球吸引力。
技术创新也是亚洲协和影视持续发展的关键。公司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数字特效实验室,2015年更引进好莱坞先进的虚拟制片技术。这些技术投入不仅提升了制作水准,更重要的是为亚洲电影人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技术平台。许多通过亚洲协和影视项目成长起来的亚洲电影技术人员,如今已成为国际大片制作团队的中坚力量。
文化深耕:协和影视的产业赋能与社会价值
亚洲协和影视的影响力远不止于票房成绩和奖项荣誉。更深层次的价值体现在其对整个亚洲电影产业的赋能作用。公司通过建立”亚洲青年电影人计划”,十年间培育了超过200名新锐导演、编剧和制片人。这个计划最独特之处在于其跨国界的培养模式——学员需要在至少两个亚洲国家完成实习创作,这种经历让他们天然具备了跨文化叙事的敏感度。
在内容创作方面,亚洲协和影视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内容矩阵。从早期的商业类型片,到如今涵盖文艺片、纪录片、剧集等多个领域,公司始终坚持”内容为王”的理念。2018年推出的纪录片《亚洲味道》系列,通过美食这个universallanguage,细腻展现了亚洲各地的文化差异与共通之处,该片在Netflix上的播放量突破千万次,成为文化类纪录片的标杆之作。
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流媒体时代的战略布局。当传统影视公司还在犹豫是否要拥抱新媒体时,亚洲协和影视已经在2019年成立了数字内容事业部。他们与YouTube、Bilibili等平台合作推出的”亚洲短片计划”,为年轻创作者提供了全新的展示平台。
这些10-15分钟的短片作品,往往能获得数百万的观看量,证明短视频形式同样能够承载深厚的文化内涵。
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的另一重要维度。亚洲协和影视连续十年支持”亚洲电影文化遗产保护计划”,资助修复了近百部亚洲经典影片。这些修复后的电影不仅在各大电影节重映,更通过数字平台向全球观众开放。公司还定期举办”亚洲电影学术论坛”,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对话,为亚洲电影理论研究提供实践支撑。
展望未来,亚洲协和影视正在筹划建立”亚洲影视创投基金”,旨在支持更多具有文化价值的影视项目。公司也在探索VR、AR等新技术在影视叙事中的应用可能性。正如现任CEO林悦所说:”我们的使命始终未变——做亚洲文化的忠实叙述者,让这些故事照亮更多人的心灵。
“
从一家小型制作公司成长为亚洲影视产业的重要参与者,亚洲协和影视的历程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励志故事。它证明了文化企业不仅能够取得商业成功,更可以成为促进文明对话、增进国际理解的重要力量。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的今天,亚洲协和影视的经验值得整个文化产业借鉴与思考。